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謝錦桂毓老師紀錄片

曾當掉蔡依林的 《謝錦桂毓老師》麻辣紀實
VID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dxG7EyI78
NEWS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110511+112010012600004,00.html

摘錄:
謝錦桂毓表面看在教國文,實際上,卻是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心靈震撼教育。

他逼迫學生做自己的主人,每堂課都讓學生們提心吊膽。
如果不能對生命有究境的認知,進而了解自己處在哪個位置,

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一切將變得沒有意義。


他說,他在課堂上問學生的問題,問自己都超過不下百次,

「我們如果沒有能力做自己,生命的意義是無法發生的。」

謝錦桂毓堅信,有什麼樣的大學生,就有什麼樣的社會。

因此他將國文課教學目標定位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謝錦桂毓不停問「你是誰?你在哪?你有在你的生命現場嗎?」把同學弄得不知所措。

謝錦桂毓還請同學自己決定小組上台報告的方式及流程,有的同學態度不積極,
浪費許多時間,
他卻堅持一定要有結果,部分同學覺得他惡整學生,衝突一觸即發。


謝錦的名言,如「精神死亡就是廿歲死了、八十歲才下葬,行屍走肉也是人生。」

「你在國中高中教育所受的耽誤,形塑出的性格,將是你一生的惡夢。」
「如果忽略文化問題,將是在劫難逃。」

謝錦桂毓說:「人是不能被教的,只能幫助他認識自己!」
........................................................

很高興,在台灣的教育界,有人在"教育"........

很遺憾

這個人退休了........

然而

樹人

可能容納這樣一位老師嗎??



非常

非常

非常



懷疑?? ?

張大春批評免試入學:"頭痛醫腳的教育混帳"

一直弄不清楚"免試入學"的目的與意義何在?先參考一下批評的聲音吧....... <果然有話>頭痛醫腳的教育混帳(張大春) 2009年09月22日蘋果日報


政客最惡質的騙術之一就是當他提出的一項政策不能落實或明顯失誤的時候,他會立刻告訴你:現階段你所感受到的挫折、空洞或痛苦,祇不過是因為更遠大的一個目標尚未落實而已。好大一胡蘿蔔懸在腦門兒前面,一旦不計前嫌晃晃悠悠追隨而去,你就成了驢。

教育部喊多元入學喊了十四、五年,「高中職」以「多元」為口號成為入學方案也已十一年,國中基測實施迄今已邁入第九年,教育部自己承認的問題是什麼呢:「各種多元管道仍以國中基測量尺分數作為分發篩選之重要參據,多元能力評量參採比重偏低,國中學生升學競爭壓力未得緩解,高職申請入學名額報到率偏低,學生未能適性選擇高中職就學。」

這是經過官僚作業一字一審酌而形成的章句,仔細揣摩這章句的涵義,可得一個大白話結論:「多元入學方案失敗。」這些混帳官僚絕對不會提醒你:「量尺分數」之所以仍然「作為分發篩選之重要參據」都是政策導致如此;沒有你教育部的規劃、設計和宣導,我們這個社會上還不會出現一個應用於考試上的詞兒──「量尺分數」──呢!

台灣教育界官僚蠹政禍國非自今日始,所以明天也不會更好。但我們的確有權利要求現任(那怕祇是上任不足半月)的部長及其僚屬給個交代:多元入學實施快十年,依然搞到「國中升學壓力未得緩解」以及「學生未能適性選擇高中職就學」,這明明就是政策失敗,不能逕以說帖上的語言搪塞。

多元入學政策失敗

讓我們先看看這批米蟲是怎麼搪塞我們的:「原期以國中基測作為入學門檻,申請入學導引適性分流,多元管道實現多元選才等理念,未能完全體現。」曾經身在升學戰役中的家長和學生已經走過一個十年,無論就歷史、產業、文化、流行等任何一個觀念框架去看,十年都不祇發展了一個世代,換言之:我們都在這個顯然失敗的政策裡被矇混了不祇一個世代。

等到搪塞過去之後,教育部的官僚們再將新的、全是「形容詞綱領」的胡蘿蔔掛上:「為能給予每位學生優質的教育環境,多元適性的發展。因此,以漸進彈性、因地制宜等原則,穩健逐步調整多元入學方案,建立適合各地區國中學生的升學方式有其必要性。」



多元入學不能落實,根本問題在於整個社會的多元導向還不夠,既成社會階級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公民普遍追求的成功與卓越仍鎖死在速功近利的價值觀之中。國家的教育設計居然也祇能跟著起鬨,以普設大學、降低各級學校入學門檻為誘餌,而「多元入學」云者看似立意於打造因材適性的教育環境,不意卻使社會及經濟地位較高者便於令子弟左右逢源地躋身高等學府,這非但不是消弭單一學科導向的惡性競爭,還是鼓勵更多必須藉由既得資源與利益之擁據而形成更廣泛的惡性競爭。為政者果若有心消滅升學主義,不徒「免試」的思維而已。自覺其子弟應該在公正、公平的環境之中不斷求學深造的家長公民也應該覺悟:把受教育當獵取功名的敲門磚,是精神病;教育資源不能充分普及於大眾,是腦中風;而「免試入學」不過是香港腳藥膏罷了。 作者為作家



-----------------------------------------------------------------------------



張大春對教育部官員(和一些所謂的教育工作者)的評論跟我是一樣的,

有一堆尸位素餐的人

有一堆教育混帳.......



幾年前

參加過教育部辦理的所謂"技職一貫"的會議

覺得是在"瞎搞一通"

每每都想在會議場所 ㄅㄧㄥ ㄉㄨㄡˋ..........



十九層

十九層



等著

等著